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大纲 - 正文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作者: 发布日期:2008-12-12 浏览次数:

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8年第二次修订)

课程编号:020016

英 文 名:Quality Management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 置 课: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 置 课:

学    分:3学分

课    时:51课时

主讲教师:孟秀丽等

选定教材:张公绪,新编质量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

课程概述:

《质量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目的是使员工理解和剖析企业管理实践中对具体的生产流程上的质量控制和工序优化管理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质量控制的综合技术和管理理念,该课程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宏观质量管理。2、质量设计:用户需求与用户满意度的调查和预测,质量指标与设计标准的制定,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田口方法、可靠性理论及其应用。3、制造质量与过程控制,SPC与SPCD理论及其应用;4、质量体系;5、质量诊断;6、质量的经济性,质量成本;7、使用质量,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与保障性等);8、质量管理小组;9、常用统计方法,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控制图、抽样检验、试验设计、回归方差分析、多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员工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各类组织的质量管理实践,解决组织中的质量问题,为各类组织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各类组织培养急需的质量管理人才服务。

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突出知识重点和知识线索,注重采用诱导性启发式教学,加强课内课外结合,促进员工积极思考,激发员工的潜能;针对该课程工程背景强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精讲多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在课堂中采用案例和讨论的形式,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感性知识,加强对员工工程管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熟悉和了解质量的新形势,质量管理重要术语,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史,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质量——新世纪的挑战

过去在质量管理中有所谓“3σ法则”,即在稳态下不合格品率达到2﹒7‰的水平,而现在则提出“6σ法则”,即在稳态下不合格品率达到2PPB的十亿分率的水平。也就是说,对不合格品率的要求比过去严格了2﹒7‰/0﹒002PPM=135万倍。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质量挑战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质量管理重要术语

主要介绍质量管理中的基本术语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术语,包括:实体、过程、产品、服务、组织、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体系、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

第三节、质量管理发展简史

质量管理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第四节、全面质量管理概述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面质量管理的工作原则;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五节、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质量管理学是研究和揭示质量形成和实现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微观质量管理与宏观质量管理。微观质量管理着重从工厂、企业、服务机构的角度,研究如何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宏观质量管理则着重从国民经济和全社会的角度,研究如何对工厂、企业、服务机构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控制。

思考题:

1、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2、质量的涵义是什么?

3、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有哪些基本指导思想?

4、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章 数据的统计处理

课时分配: 6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将讨论数据的取得与整理、质量管理现场的常用图表,同时对与有关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也进行一些回顾。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的取得与整理

搜集数据的目的;数据的分类;数据的可靠性与搜集数据的注意事项;数据的修整;数据的整理方法。

第二节、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检查表与分层法,统称为常用的七种工具。在70年代又提出新七种工具,即关连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解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法和箭头图法。

第三节、质量变异的描述与模型

对质量变异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方法有:频率分布与直方图;概率分布;质量管理中常见的概率分布有: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

第四节、过程参数的估计

过程参数的估计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目前,常用的点估计法有矩估计法和最大似然估计法。区间估计中,常见的关于置信区间的结论有:方差已知情况的正态分布均值的置信区间;方差未知情况的正态分布均值的置信区间。

第五节、过程参数的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确定在假设中所规定的参数值。确定的方法有: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数据来确定;根据理论或过程模型来确定;根据合同规定或设计技术规格来确定。

第六节、回归分析

常用的有:一元线性回归、一元非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

思考题:

1、由某机器生产的螺栓的长度(cm)服从正态分布N(10.05,O.062),其公差为10.05±o.12,求螺栓不合格的概率。

2、某纺织厂在正常情况下,每台布机每小时平均断经O.973根,标准差为o.162根。今在400台布机试用某革新方法,结果每台每小时断经O. 952根,标准差与o.162根相近,问此革新能否推广(a=0.05)?

第三章  统计过程控制(SPC)与休哈特控制图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重点讲述SPC,控制图的重要性,控制图原理,判稳及判异准则,休哈特控制图,通用控制图。

教学内容:

第一节、SPC

SPC迄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SPC,SPCD及SPCDA。第一个阶段为SPC。第二个阶段为SPCD。第三个阶段为SPCDA。

第二节、控制图原理

控制图的重要性;控制图原理的第一种解释;控制图原理的第二种解释;控制图是如何惯彻预防原则的。

第三节、两类错误和3σ方式

两类错误:虚发警报的错误;漏发警报的错误。3σ方式即 UCL=μ+3σ  CL=μ   LCL=μ-3σ ,就是两类错误造成的总损失较小的控制界限。

第四节、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判断稳态的准则,判断异常的准则。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不随机的模式:点子屡屡接近控制界限;链;间断链;倾向;点子集中在中心线附近;点子呈现周期性变化。

第五节、休哈特控制图

休哈特控制图的种类及其用途;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问题;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p控制图;pn控制图;c控制图;u控制图;计量值控制图与计数值控制图的比较。

第六节、通用控制图

标准变换与通用图;直接打点法。

思考题:

1、 均值—极差控制图有何优点?

2、 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控制产品的质量特性时应遵循什么样的抽样原则?

第四章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及其多元化

课时分配:4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将讨论生产线的分析方法,两种质量的基本概念,两种质量诊断理论以及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生产线的分析方法;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思路;两种控制图的诊断;两种工序能力指数的诊断。

第二节、两种质量多元逐步诊断理论简介

在多工序、多指标系统中进行质量控制与诊断存在哪些问题;在多工序生产线中如何诊断上影;在多指标工序中如何诊断相关指标;在多工序、多指标系统中,如何解决既诊断上影,又诊断相关指标的复杂问题;在多工序、多指标的复杂体系中如何建立SPCD;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的应用实例;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思考题:

1、对分析生产线的两种模型,即模型Ⅰ和模型Ⅱ进行评论。

2、什么是两种质量?各有什么特点?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3、在一道工序中,哪些因素可作为欲控异因?哪些因素可作为非控异因?

4、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的思路是什么?

5、典型诊断表有什么作用?它具有什么优点?

6、与总工序能力指数相比,分工序能力指数有什么优点?

第五章 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理论

课时分配: 9课时

教学要求:

介绍国标用正20面体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重点讲解计数型一次抽样的国标CB/T13262,计数调整型抽样国际标准MIL-STD—105E及把它用于孤立批抽样的方法;介绍计量型一次抽样的国标8053、8054,计量调整型抽样的最新国际标准ANSI/ASQC Zl.9(即MIL-STD—414的修订版)及把它用于孤立批抽样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概述;生产过程的质量检验;批生产质量检验。

第二节、抽样的基本概念

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抽样检查的类别;OC曲线。

第三节、计数型一次抽样方案

不合格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百分比抽样的不科学性。

第四节、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

计数调整型抽样。

第五节、 计量型抽样方案

平均值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不合格品率的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方案。

第六节、 计量调整型抽样方案

k法;M法;MIL—STD—414用于孤立批。

思考题:

1、在什么情况下实施全数抽样?在什么情况下实施抽样检查?

2、举例说明实施全数抽样的产品对象及实施抽样检查的产品对象。

3、举例说明适合于采取一次抽样的产品对象及适合于采取二次或多次抽样的产品对象?

4、在批量N = 330的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2个产品,如何定下所抽的产品编号?

5、一批产品有882箱,每箱装12×20×9个产品,可以拆箱抽取。问如何随机抽取32个产品?

6、在一火车车皮矿石中,要抽取8个样品,相当于在一长方形中抽8个点,如何实施?

7、设批产品的不合格品率为5%,今在一批产品中随机抽n=30个样品,求出现O个、1个、2个、3个不合格品的概率?

8、在习题7中,如抽样方案为Ac=0、Re=l,试作出其OC曲线。

9、在习题7中,如抽样方案为Ac=l、Re=2;Ac=2,Re=3,试作出其OE曲线。分析n不变,

Ac= c增大时,OC曲线的变化规律。从工程上说明其意义。

第六章  质量改进、实验设计与田口方法

课时分配:4 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讨论质量改进、实验设计、并简单介绍田口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有关概念;质量改进的管理;实施质量改进的一般步骤;质量改进的支持工具和技术。

第二节、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因子实验设计;二因子实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

第三节、田口方法简介

三次设计: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

思考题:

1、为了比较三种工艺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决定在每种条件下各做两次实验,总共做六次实验。现设计了下述三种实验方案,试评价它们的优劣。(1)六次实验在同一台设备上进行,实验顺序随机确定。(2)六次实验分别在六台不同的设备上进行,实验顺序随机确定。(3)分别在两台设备上进行实验,每台设备分别对三种工艺条件各实验一次,各台设备上的实验顺序随机确定。

2、在某化学工程中,为了提高生产率,决定选取A、B、C、D、E、F等六个二水平因子进行实验。根据以 往的生产经验,除上述六个因子之外,还希望考察A×B、B×C、B×D等交互作用的影响。试利用L16(215)正交表进行实验设计。

3、何谓“三次设计”?简述参数设计是怎样利用实验设计技术来衰减内、外噪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的。

第七章 质量功能展开(QFD)

课时分配: 4课时

教学要求:

QFD系统地把用户的需求转化为实现用户需要的种种设计质量。在QFD过程中,通过对用户需要的分析,建立质量屋,通过一系列加权评分技术,确定要采取的关键措施,为产品在市场竟争中提供一项有效的决策工具。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并行工程及QFD概述

并行工程;QFD。

第二节、QFD的作法

用户的要求质量;要求质量的重要程度;质量表(质量屋);确定质量计划;相关矩阵;确定设计质量;技术竞争能力评估。

第三节、QFD的应用

QFD技术不仅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还可用于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QFD设计技术可以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减少设计更动,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从让用户满意作为出发点,因此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QPD的主体是质量屋。按QPD程序建成的质量屋的分析结果,可为管理部门及决策者提供重要信息。

思考题:

1、什么是要求质量?什么是质量要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街上的自动售咖啡机,用户要求的质量是:热的、色正、味香的、口感好的、价格适当的、量足的。经分析,质量要素为咖啡交付温度、香料成分、香味浓度、咖啡成分、咖啡浓度、咖啡因含量、售价、体积。试据读者理解,作出质量屋。

3、将读者单位的产品设计做一QFD的示例。

4、QFD还可用于哪些问题.试举两例说明。

第八章 ISO9000族标准与质量体系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背景及结构,完善质量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

ISO9000族标准产生的背景;ISO9000族标准的制订。

第二节、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

ISO9000族标准的构成;ISO9000族的核心标准;建立质量体系的两种推动方式。

第三节、ISO9000族标准的管理思想

ISO9000族标准着重为满足顾客提供指南和要求;构筑体系的基础是过程,运作体系必须控制过程;质量体系是以职责、权限所构成的契约型结构;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

第四节、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质量体系策划与设计;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质量体系的试运行与改进。

第五节、质量体系文件

质量体系文件的作用与结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记录。

思考题:

1、试述IS09000族标准的构成和特点。

2、简述质量管理标准与质量保证标准的区别(以IS09001与IS09004-1为例)。

3、试述ISO9000族标准的管理思想。

4、简述质量体系策划和总体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5、简述质量体系文件韵的类型和特点。

6、试述质量手册的特征及编制要求。

第九章 质量审核与质量认证

课时分配:3 课时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质量体系审核的内容及三个阶段;了解认证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基本术语;质量体系审核与认证程序。

第二节、质量体系审核准备与策划

组成审核组;文件审查;初访与预审核;制订审核计划;编制审核文件。

第三节、现场审核

首次会议;审核方式和调查方法;不合格项和不合格报告;质量体系有效性评价;末次会议;审核报告。

第四节、纠正措施跟踪与证后监督

纠正措施跟踪;认证后的监督。

思考题:

1、试述质量体系审核的特点。

2、认证与认可的区别是什么?

3、简述质量体系审核与认证程序。

4、试述检查表的内容与作用。

5、举例说明不合格报告的编制方法。

6、简述质量体系有效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7、简述证后监督的意义与方式。

第十章 质量经济分析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质量成本理论以及质量经济分析方法在设计、使用等过程中的应用,通过产品质量与投入、产出之间关系的分析,探求最适宜的质量水平,使企业、社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值。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质量成本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概述;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的构成;最适宜的质量成本。

质量经济分析方法

产品质量经济分析的原则;产品质量经济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思考题:

1、什么是最适宜的质量成本?

2、某厂某年成本数据如下

    设备设计费          10 000美元

    废品                150 000美元

    检验费              180 000美元

    多余库存损失费      45 000美元

    供应商质量调查费    4 000美元

    不合格品返修费      40 000美元

如果仅考虑上述质量成本,应采取哪些措施以降低质量成本?

3、试述新产品开发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十一章 可信性工程基础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介绍可信性的基本概念,可信性工作的指导思想,可信性管理,可信性设计,可信性实验的理论简介及软件可靠性。

教学内容:

一、可信性的基本概念: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可用性;效能及LCC。

二、可信性管理:可信性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可信性工作;可信性大纲及可信性计划;产品可信性目标;设计评审。

三、可信性设计:可信性工程;可靠性分配及预计;冗余技术;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元器件大纲;故障树分析(FTA);可信性规范化设计及设计评审。

四、可信性试验: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增长试验。

五、可信性核计

六、软件可靠性:软件的故障、故障率;软件工业化生产的质量管理及可靠性;软件的可靠性试验、验证及评估。

思考题:

1、举两种工业产品为例,说明可信性即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的重要作用。

2、设从某国的基地起飞的轰炸机空袭某国,该基地的20架轰炸机在接到命令后有18架能起飞。在空中加油时,有2架出故障被迫降落于邻国基地。抵达目标地后发射导弹,有80%命中目标。问此次作战的效能E为多少?

3、萨姆导弹一次命中目标的可靠性为q=70%。对一个目标同时发射三发导弹,问击中目标的可靠性为多少?

4、选定一种简单产品,作FMEA分析。

5、选定一种简单事例,作故障树分析。

6、某产品的寿命为指数分布,抽取10件作不替换的定时300小时的寿命试验,其间有5件失效,此5件失效品的工作时间累计为800小时。现给定γ=90%,求θ的单侧置信下限。

7、某软件用测试平台随机输入考核,要求θ的最低可接受值θ1=1 000小时,置信水平

γ=60%,问多少时间连续不出故障方可通过?

附录:参考书目

1、张公绪,孙静.质量工程师手册[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马林,罗国英.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孙静,张公绪.常规控制图标准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张公绪.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6、肖建华,李仁良.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执笔人:孟秀丽                                       200811

审定人:周林泉                                       200811

院(系、部)负责人: 王海燕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