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大纲 - 正文

《统计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6-20 浏览次数:

 

《统计质量控制》教学大纲
(2016年制定)
课程代码:60057
英文名称: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课程性质:专业任意选修课
前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
后置课程:
学 分:3学分
课 时:51课时
课程负责人:
主讲教师:王月虎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使用教材:周纪芗、茆诗松,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经管类专业任意选修课,阐述了统计方法对企业生产过程及其产品进行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围绕以下几个阶段展开:首先叙述表征产品质量的数据的一般整理方法;其次叙述产品定型后判定其是否合格的抽样检验方法;重点介绍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统计过程控制方法并介绍寻找优良的生产条件来提高产品的质量的实验设计的方法;最后介绍有关测量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员工能够了解哪些统计方法可以在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控制中得以应用。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员工全面系统地掌握统计方法在企业生产过程及其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从概念上明晰过程控制的基本程序、抽样检验的一般原理、控制图的绘制步骤以及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员工能够用统计图表来表现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设计类数据的抽样检验方案并进行可靠性评价。
教学方法:
本课程授课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教学,内容涉及方案设计、数据整理、统计过程控制图的绘制原理、可靠性评价。在课堂教学的时间里讲清楚本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加入一定的案例来诠释理论知识点。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 数据整理及其图示
课时分配:10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员工了解企业生产的过程及进行过程控制的概念,能用统计图表来表现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学会计算过程能力指数,学会作排列图,因果图等统计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质量特征及其数据整理
一、过程与过程控制系统
二、质量特征及其分布
三、数据整理与图示
四、二维数据的处理
第二节 过程能力指数
一、过程能力
二、过程能力指数
三、过程能力的分等
第三节 寻找质量原因的简单图表法
一、排列图
二、因果图
思考题:
1.什么是过程与过程控制?
2.如何用图表来表现数据?
3.什么是二维数据?如何表现二维数据?
4.频数、频数分布表编制步骤是什么?编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5.过程能力指数能够反映什么?如何计算?
第二章 抽样检验
课时分配:9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员工掌握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了解各类数据的抽样检验方案。学会计算接受概率曲线,并学会应用它解决实际抽样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单位产品与产品批
二、产品质量的表示
三、常用的抽样检验方案
第二节 抽样检验的一般原理
一、接受概率曲线
二、接受概率的计算方法
三、OC曲线的比较
第三节 各类数据的抽样检验方案
一、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方案
二、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方案
三、计量一次抽样检验方案
思考题:
1.用框图描述一次抽样方案和二次抽样方案。
2.如何计算接受概率曲线?它有什么用途?
3.简述有关计数型的抽样检验方案。
4.简述有关计数型的抽样检验方案。
 
第三章 统计过程控制图
课时分配:11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是员工掌握控制图的基本原理、绘制方法,会用各种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并能够针对不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控制图,会将分析用控制图转换成控制用控制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控制图概述
一、波动原因及其减小波动的对策
二、控制图的种类
三、控制图的原理与构造
第二节 均值——标准差控制图
一、收集预备数据
二、制作分析用控制图
三、判断生成过程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四、作控制用控制图
五、控制图应随时间和质量要求不断修正
第三节 均值——极差控制图
一、收集预备数据
二、制作分析用控制图
三、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四、作控制用控制图
五、控制图应随时间和质量要求不断修正
思考题:
1.控制图基于的统计学原理是什么?
2.控制图如何构造?如何用它来进行质量控制?
3.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有什么不同?
4.简述绘制控制图的一般方法。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课时分配:1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员工了解在各种条件下进行实验设计的方法,学会用正交表反映实验结果,并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一、常用术语
二、实验设计的分类
 
第二节 单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数据分析
一、但因素方差分析
二、多重比较
三、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次性检验
四、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的方差分析法
第三节 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
一、多因素实验与正交表
二、无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
三、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
四、有重复试验的情况下的数据分析
五、多指标的数据分析
思考题:
1.什么是正交表?它有哪两大类?
2.简述方差分析的原理。
3.如何进行五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和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
4.在试验中所考察的各个因子水平不同时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第五章 可靠性
课时分配:9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员工掌握与产品可靠性及其度量的相关概念;掌握失效分布和失效率的相关概念,了解各种寿命试验,学会用指数分布和威布尔进行参数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产品的可靠性
一、产品可靠性的定义
二、可靠度函数
三、系统的可靠度
第二节 失效分布和失效率
一、失效分布
二、失效率
三、产品的失效曲线
第三节 寿命试验
一、寿命试验
二、截尾寿命试验
三、加速寿命试验
思考题:
1.什么是产品的可靠性和可靠度函数?
2.什么是失效分布和失效率?
3.如何用指数分布进行估计?
4.如何用威布尔分布进行估计?
 
 
 
参考书目
1.韩之俊.质量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陈国铭.统计质量控制使用指南[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
3.邓勃.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4.何悌.质量管理国际标准的统计技术[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5.上海质量管理协会.质量体系中的统计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6.马毅林.产品质量抽样检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7.王淑君.生产过程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8.王万中.实验的设计与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9.茆诗松.加速寿命检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6.孙木初.全面质量管理100种方法[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执笔人:王月虎
审定人:于荣
公司负责人: 刘军